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
> 教育之窗 >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
 
朱文荣与他的“浒苔”事业
发布日期:2016-09-29浏览次数: 字号:[ ]色调调节:

    随和乐观是朱文荣给人的第一印象。他看起来很文气,不像一个商人,更像是一个搞研究的人。朱文荣留学归来后在象山创立了旭文海藻有限公司,从此成为了一个地道的“浒苔(苔条、苔菜)控”。

  由于家境贫寒,朱文荣上大学时选择的是上海海洋大学学费全免的生物学专业,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日本硕博连读。这时,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:留在中国,可以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,赚钱贴补家用;去日本不但需要一笔费用,还面临许多的未知。最终,出于对科研事业的渴求,他选择出国留学。

  在2005年,眼看就要拿到博士学位,朱文荣却选择了回国创业。他说:“这并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。”在留学期间,他在一家浒苔公司打工,迅速掌握和浒苔相关的所有技术。他发现了浒苔原料在日本和中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格差,这其中的商机激起了他创业的念头。朱文荣在日本时已回国考察了六次,将创业地点确定在宁波一带。他带着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打工攒下的积蓄,满怀信心地开始了创业之路。

  从日本学成归来原本可以去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获得一份很好的工作,而他却是一头扎进了浙江沿海一带的小渔村。朱文荣的这一选择让父母和朋友很不理解。但是朱文荣并没有动摇,还是坚持创业的梦想。

  朱文荣说,他的创业之路还算顺利,得到了很多贵人相助。当时,日本方公司得知他要回国投入浒苔产业,向他开出了一份特殊订单:只要生产出来的浒苔质量符合日方要求,价格和数量都好商量。经过反复的实地考察,他开始尝试着在宁波等地收购浒苔。

  创业初期,一系列技术设备问题成了朱文荣的最大障碍,收购回来的浒苔在加工时遇到了难题。人工清洗很难将浒苔里的细沙和泥螺等清洗干净,而且自然晾干对天气、风级等都有严格的要求,这些都是制约浒苔质量和产量的关键问题。

  2006年,他和朋友在象山合伙开了一家浒苔加工厂,把原来在滩涂上的清洗工作搬到了厂房里。由于当时资金有限,买不起日本的机器设备,他就向日本的导师和师兄要来机器图纸,自己找相关厂家合作研发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不休不眠,朱文荣终于成功研发出了浒苔清洗机、松散机以及网格传送烘干机等五套设备,达到了日本方面的烘干和均匀蓬松要求,每天的产量达100多公斤,基本都被日本市场收购。

  然而,朱文荣在2008年经历了创业之路上最严重的一次打击。日本方出台了肯定列表制度,对浒苔的农药残留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。恰在此时,朱文荣他们正有七八吨价值100万元的货物发往日本,在检查中被卡住。当时海关就通知他,这批浒苔只能被就地焚烧或者被遣回。让朱文荣绝望的是,如果按照这一新规定,那么他们生产的浒苔从此没有销路,他的创业也将面临巨大压力。但是朱文荣不服输,他对这一规定表示不解,并向日本的老师求助。最终事情有了转机,准许在水溶状态下对浒苔进行检测,这样他的产品就全都合格了。

  从2009年开始,朱文荣发现由于环境的变化、滩涂围垦等因素,象山港海域的浒苔产量迅速减少,因此他决定人工养殖浒苔。他一边与科研团队积极克服加工技术瓶颈,一边反复开展浒苔苗种培育和养殖试验,最终研发出设施化海藻养殖技术及新型人工养殖海藻水槽,形成了浒苔从育苗、养殖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。如今,朱文荣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浒苔生产企业,占据着国内75%以上的市场销售量。

  “在任何时候都要找对自己的位置,确定一个目标,怀着好的心态,一路坚持,全力以赴,直至实现预定目标。相信只要你肯努力坚持,就一定会有所收获。”回首创业路,朱文荣感慨地说。

分享到:
我要纠错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
 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